谦德之效,具有谦虚品德的效应。谦虚是各种美德之一,而袁了凡专列一篇阐述谦虚之德,可见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袁了凡开篇就引用《周易》与《尚书》的格言,说明谦虚的益处;接着一连讲述了五个故事,用事实证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最后强调,求取功名福祉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能够立定志向,时时保持谦虚,处处与人方便,就一定能够得到上天的福佑,就一定能够获取科举功名。
《周易》说:“上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少自满的而补益谦虚的,大地的运行规律是减损自满的而补充谦虚的,鬼神的行事原则是损害自满的而赐福谦虚的,人们的行事原则是讨厌自满的而喜欢谦虚的。”因此《谦卦》这一卦,它的六个爻辞都是吉祥的。《尚书》也说:“自满傲慢就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取益处。”我多次与各位先生一起去参加科举...
辛未这一年,举人们赴京应试,我们嘉善参加考试的同乡一共有十人,只有丁敬宇的年龄最小,为人也极为谦虚。我就对费锦坡说:“这位丁敬宇仁兄今年一定能够考中。”费锦坡问道:“你怎么知道呢?”我回答说:“只有谦虚的人才能获得福佑。费兄您看看,在这十人之中,有哪一位在温和真诚、不敢抢占人前这方面,比得上丁敬宇的呢?有哪一位...
丁丑那年,我在京城,与冯开之住在一起,看到他谦虚谨慎,神情庄重,完全改变了他年幼时的习气。李霁岩是一位正直诚信的益友,时常当面批评冯开之的错误,只见他总是心平气和地虚心接受,未曾讲过一句反驳的话。我就对他说:“福报有福报的根源,灾祸有灾祸的先导。一个人心里如果真的如此谦虚,上天一定会保佑他。仁兄你今年一定能够考...
赵光远先生号裕峰,山东冠县人,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但此后很长时间都没能考上进士。他父亲出任嘉善县三尹时,赵光远先生就跟随着父亲来到嘉善任上。赵光远先生仰慕钱明吾先生的道德、学问,就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访他。钱明吾先生把赵光远先生的文章全部涂改掉了,赵光远先生不仅不生气,而且心服口服地很快改正了...
壬辰那年,我入朝觐见皇上时,遇见了夏建所先生,看到他虚己待人,谦虚之光辉耀照人。回去后,我就对朋友说:“大凡上天将要让某人飞黄腾达的时候,在还没有赐予他福祉之前,先赐予他智慧。这样的智慧一旦开启,那么虚浮的人就会自然变得沉稳,放纵的人就会自我约束。夏建所先生如此温和善良,这是上天在开启他的智慧啊。”等到发榜的时...
江阴人张畏岩先生,不断积累自己的学问而且善于写文章,在读书人中有一定的名气。甲午那一年,南京举行乡试,张畏岩先生就借居在一座寺庙之中。考试结果揭晓了,而张畏岩先生榜上无名,他就大骂考官,认为考官有眼无珠。此时有一位僧人,站在旁边微微一笑,张畏岩先生马上就迁怒于这位僧人。僧人说:相公您的文章肯定是写得不好。张畏岩先生越发...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我们头上三尺高的地方,肯定会有神灵在监视着我们;追求吉祥幸福而躲避灾难凶险,那么就一定要依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心存善良、约束自己的言行,丝毫也不敢得罪天地鬼神,而且还要谦虚谨慎、屈己伸人,使天地鬼神时时眷顾于我,这才算是有了接受福祉的基础。那些盛气凌人的人,必定不会是具有远大志向、能够成就大事...
古语说:“有志于求取功名的人,就一定能够得到功名;有志于求取富贵的人,就一定能够得到富贵。”人一旦有了志向,就如同树有了自己的根一样。立定这个志向之后,还须念念不忘谦虚谨慎,事事与人方便,这样自然会感动天地,所以说求取福祉完全要依靠自己。如今一些求取科举功名的人,最初未必有这方面的真正志向,不过是出于一时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