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江阴张畏岩(1),积学工文(2),有声艺林(3)。甲午(4),南京乡试,寓一寺中(5),揭晓无名(6),大骂试官,以为眯目(7)。时有一道者(8),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9)。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10)。”张益怒曰(11):“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12)?”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13),不平甚矣,文安得工(14)?”
张不觉屈服(15),因就而请教焉(16)。道者曰:“中全要命(17),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18)。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19)。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20)?”张由此折节自持(21),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丁酉(22),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23),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24),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25),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26)。”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27),幸自爱(28)。”是科果中一百五名(29)。
【注释】
(1)江阴:地名。在今江苏江阴。张畏岩:人名。生平不详。
(2)工文:善于写文章。工,擅长,善于。
(3)艺林:学界。艺,才艺,学问。
(4)甲午:即1594年。
(5)寓:居住,借住。
(6)揭晓:指考试揭晓。
(7)以为眯(mí)目:认为考官的眼光有问题。眯,异物进入眼中而使视线不清。
(8)道者:僧人。道者,可指僧人,也可指道士。因为张畏岩是住在寺庙里,所以这位道者应是僧人。
(9)张遽(jù)移怒道者:张畏岩很快就迁怒于这位僧人。遽,立即,很快。移怒,迁怒。
(10)相公:原指丞相。汉魏以后,拜相者必封公爵,故称“相公”。后来慢慢用于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是对张畏岩的尊称。
(11)益:更加。
(12)乌知:怎么知道。乌,怎么。
(13)詈(lì):骂。
(14)安得:怎么能够。安,怎么。工:工巧,美好。
(15)屈服:心服口服。
(16)就:接近,走近。
(17)中全要命:是否能够考中,全由命中注定。
(18)立命者我:改善命运的人就是自己。立命,把握、改善命运。
(19)心造:由心中产生。造,生。
(20)自反:自我反省。
(21)折节:改变之前的品德、言行。折,改变。节,品德,言行。自持:自我约束。
(22)丁酉:即1597年。
(23)试录:考试录取名单。
(24)无咎:没有罪过。咎,罪过,过失。
(25)旧该中式:原本应该考中。旧,原本。
(26)薄行:不忠厚的行为,过失。去之:删除了他们的名字。去,去除,删除。
(27)或:也许。
(28)幸:希望。
(29)是科:这一次科举考试。是,这。
【翻译】
江阴人张畏岩先生,不断积累自己的学问而且善于写文章,在读书人中有一定的名气。甲午那一年,南京举行乡试,张畏岩先生就借居在一座寺庙之中。考试结果揭晓了,而张畏岩先生榜上无名,他就大骂考官,认为考官有眼无珠。此时有一位僧人,站在旁边微微一笑,张畏岩先生马上就迁怒于这位僧人。僧人说:“相公您的文章肯定是写得不好。”张畏岩先生越发生气,说:“你又没有看到过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僧人说:“我听说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如今听到相公您如此谩骂他人,心中不平和得如此严重,您的文章怎么能够写得好呢?”
张畏岩先生听后不知不觉地心服口服了,于是就走近僧人向他请教。僧人说:“是否能够考中全在于命中注定,命中不该考中的,文章即使写得很好,也没有任何用处。您自己必须做个改变。”张畏岩先生说:“既然是命中注定,我又如何能够改变呢?”僧人说:“命运的注定者是上天,改善命运的却是我们自己。努力去做善事,广泛积累阴德,什么样的福祉不能追求到手呢?”张畏岩先生说:“我是个贫穷的读书人,又能做些什么善事呢?”僧人说:“善事与阴德,都是由自己内心产生出来的。只要能永远存着一颗善心,就能获取无量的功德。再说谦虚这一品质,并不需要您花钱去买,您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而去辱骂考官呢?”张畏岩先生从此改变自己的品德、言行而严格约束自我,善行一天天地增加,功德也一天天地更加深厚。
丁酉这一年,张畏岩先生梦见自己来到一座高大的房子里,看到了一本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中间有许多缺行。他就询问旁边的人,旁边的人回答说:“这就是今年科举考试的录取名单。”张畏岩先生问:“为什么缺了这么多名字呢?”旁边的人回答:“阴间每三年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考核一次,必须积累功德、没有过失的人,方能榜上有名。比如刚才看到的被删除名字的人,都是一些原本应该考上的人,因为他们最近犯有过失,所以被除名了。”后来,旁边的这人又指着空缺的一行说:“你这三年以来,做人做事非常谨慎,也许你的名字会补录在这里,希望你能够继续自重自爱。”张畏岩先生在这次科举考试时,果然考中了第一百零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