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赵裕峰光远(1),山东冠县人(2),童年举于乡(3),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4),随之任(5)。慕钱明吾(6),而执文见之(7)。明吾悉抹其文(8),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9)。
【注释】
(1)赵裕峰光远:即赵光远(1551—?)。字世芳,号裕峰。十七岁中举,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先后任知县、户部郎中、保定知府等职。
(2)山东冠县:地名。在今山东冠县。
(3)童年举于乡:年龄很小时就考中了举人。乡,指乡试。乡试考中者为举人。
(4)三尹:官名。即主簿。明代的知县称大尹,县丞称二尹,主簿称三尹。
(5)随之任:指赵光远随着父亲来到嘉善任上。之,到。
(6)慕钱明吾:仰慕钱明吾先生的道德文章。钱明吾,即钱吾德,隆庆四年(1570)中举,先后任迁安县令、宁州县令等职。
(7)执文:带着自己写的文章。执,拿,带着。
(8)悉抹其文:全部涂抹掉了他的文章。悉,全部。抹,抹掉,涂改掉。即把他的文章全部否定了。
(9)遂:于是,就。登第:考中进士。
【翻译】
赵光远先生号裕峰,山东冠县人,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但此后很长时间都没能考上进士。他父亲出任嘉善县三尹时,赵光远先生就跟随着父亲来到嘉善任上。赵光远先生仰慕钱明吾先生的道德、学问,就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去拜访他。钱明吾先生把赵光远先生的文章全部涂改掉了,赵光远先生不仅不生气,而且心服口服地很快改正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到了第二年,赵光远先生就考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