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到明年(1),礼部考科举(2),孔先生算该第三(3),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4)。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5):或见善而行之不勇(6),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7);或醒时操持(8),而醉后放逸(9)。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注释】
(1)到明年:到了第二年。即隆庆四年(1570),袁了凡时年三十八岁。
(2)礼部考科举:指由礼部主持的对太学贡生所进行的考试,这种考试带有考核性质。礼部,古代朝廷的六部之一,负责礼乐、祭祀、封建、学校、贡举等事。
(3)算该第三:预测我应该考第三名。
(4)秋闱(wéi)中式:乡试时考中了举人。秋闱,即乡试。通过这一级考试者为举人。闱,本指宫中小门,科举考试的场地防守严密,称“锁闱”,简称“闱”。正常情况下,秋闱每三年举行一次,考试地点在省城。考试时间一般定在八月,故称“秋试”“秋闱”。考取举人即具备做官资格,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中式,符合标准。也即考中。
(5)检身:检查自身。检,检查,反省。
(6)或:有时候。理解为“或者”亦通。
(7)过言:错误的言论。过,过错。
(8)操持:自我约束。
(9)放逸:放纵。
【翻译】
到了第二年,我参加礼部主持的带有考核性质的科举考试,孔先生测算我能够考第三名,我却突然考了第一名,他的预测不再应验了,而在秋天的乡试时我考上了举人。然而我的仁义行为还不够纯粹,自我检查还有许多过失:有时候看到应该做的善事却缺乏行动勇气,有时候在救助别人时心里却常常迟疑不决;有时候自己努力去做善事,却又出言不当;有时候清醒时能够约束自我,喝醉后又放纵起来。自己的过失抵消了自己的功德,许多日子就这样虚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