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

【原文】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1):‘不会书符(2),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3),一尘不起(4)。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5),谓之混沌开基(6)。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

【注释】

(1)符箓(lù):方士画的所谓能够驱使鬼神、消灾求福的图形或线条。后来成为道教的重要法术之一。符箓起源很早,《后汉书·方术列传下》:“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

(2)书符:画符。书,书写,画。

(3)万缘:各种牵连,各种事情。缘,牵连。这里指对自己有牵连的事情。

(4)一尘不起:一丝尘念也没有。尘,尘世。这里指有关尘世的念头。关于“一尘不起”的世俗意义,详见“评注”。

(5)下一点:指写下第一笔。

(6)混沌开基:混沌始开,万物初成。混沌,指混混沌沌的元气。开基,开始。古人认为,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宇宙间是一片混沌之气,这种混沌之气叫“元气”。随着时间推移,“元气”中又清又轻的气逐渐上升,慢慢形成了天;而元气中又浊又重的气逐渐下降,慢慢形成了地。天地形成之后,天气(又称阳气)下降,地气(又称阴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互交融,于是就产生了万物。从混沌元气到天地万物初生的转折时刻,就叫“混沌开基”。后来的道教养生书,如《大成捷要》等,把修炼内丹的一些起始点也叫“混沌开基”。

【翻译】

云谷禅师告诉我说:“符箓家有这样一些话:‘不会画符,会被鬼神嘲笑。’画符是秘密传授的,其中的关键就是画符时不要产生任何念头。拿起笔画符的时候,事先一定要把各种事情放下,一丝一毫的尘念都不要放在心里。然后就趁着这个一丝念头都没有的时刻,画下第一笔,这一笔叫‘混沌初开,万物始成’。从第一笔开始,接着顺势一笔画成,心中没有任何思虑,如此画出的符就有灵验。

【评注】

本段讲的“不动念”“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无思虑”等,虽然主要是就画符而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也具有很大的世俗教育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万缘放下,一尘不起”的心态移植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一定能够取得非凡的成效。《庄子·达生》记载:

梓庆削木为鐻(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斋戒)以静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拟)神者,其是与!”

梓庆是一位木雕艺术家,每次当他准备雕钟的时候,一定要举行斋戒以清净心灵。当他斋戒三天后,心里就不再存有雕钟之后人们是否庆贺他、赏赐他的想法;斋戒五天后,心里就不再存有雕钟后别人如何评价他的念头;斋戒七天后,他突然之间连自我都忘掉了。此时的他物我两忘,智巧专一,而外界干扰全部消失。“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的梓庆这才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树木的天然质地,选出外形与钟形最接近的木料,然后开始加工制作。如果做不到这些,他就停止雕钟。因为梓庆能够把自己排除杂念后的清净天性与木料极为像钟的自然天性相互配合起来,所以雕刻的钟被人视为鬼斧神工。

符箓家以净心的状态画符,梓庆以净心的状态雕钟,都获得了他们所想要的结果。如果我们在做重要决定或从事重要工作前,也能够通过净心,把所有杂念尽量清除干净,一心投入思考与工作之中,那么我们也同样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