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原文】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1)。《诗》《书》所称(2),的为明训(3)。我教典中说(4):‘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5),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6),诸佛菩萨(7),岂诳语欺人(8)?”

【注释】

(1)福自己求:福祉要靠我们自己去追求。自,来自,依靠。与“命由我作”的“由”义近。己,自己。

(2)《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为儒家五经中的两部经典。《尚书·太甲》:“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段话说明“命由我作”的道理。《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段话说明“福自己求”的道理。

(3)的(dí):真实,确实。明训:圣明的训导。理解为明确的训导,亦通。

(4)我教典:我们佛教的经典。因为云谷禅师是佛教中人,故称佛经为“我教典”。《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5)男女:指男孩子和女孩子,也即儿女。

(6)妄语:说谎。大乘佛教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无论出家僧尼还是在家居士皆须受持。释迦:即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故这里代指佛教。大戒:最重要、最基本的戒律。

(7)诸佛:诸位佛祖。佛,梵语音译。即“佛陀”的略称,意译为“觉者”“知者”等。大乘佛教认为佛祖很多,分过去佛(如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如弥勒佛)。菩萨:梵语音译。“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等。菩提,觉、智、引导之意。萨埵,有情,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觉悟众生、引导众生的意思,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

(8)诳语:假话。

【翻译】

我问道:“那么可以逃避已经注定的命运吗?”云谷禅师回答说:“命运的好坏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福祉也要靠我们自己去追求。《诗经》《尚书》里面所讲的这类内容,的确是圣明的训导。我们佛教的经典中也说:‘追求富贵的人就能得到富贵,追求儿女的人就能得到儿女,追求长寿的人就能得到长寿。’说假话是佛教的大戒,诸位佛祖和众多菩萨,难道会讲假话欺骗人们吗?”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