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1),遇一老者,修髯伟貌(2),飘飘若仙(3),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4),明年即进学(5),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6)。曰:“吾姓孔,云南人也(7)。得邵子皇极数正传(8),数该传汝(9)。”

【注释】

(1)慈云寺:全国各地名叫慈云寺的寺庙很多,一般认为袁了凡为苏州吴江(今江苏苏州吴江区)人,其出生地嘉善距此处也不远,考虑到当时袁了凡还很年轻,活动范围应该在苏州一带,因此这里说的慈云寺应指苏州吴江区的慈云寺。该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是江南名刹。据林志鹏、华国栋《训儿俗说译注》附录三《袁了凡年表事略》考证,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孔先生的时间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时年十七岁。

(2)修髯(rán):长长的胡须。修,长。髯,两腮的胡子。这里泛指胡须。伟貌:身材高大壮美。伟,高大,壮美。

(3)飘飘:神采飘逸、洒脱的样子。

(4)子:您。对对方的尊称。仕路:仕途,官场。

(5)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试合格,录取入府、县学校修习学业,称“进学”。进学的童生称生员(秀才)。明清时期,凡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统称为童生。《明史·选举志》:“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提学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生员。

(6)叩:叩问,询问。里居:住址。这里指家乡。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里。这里泛指家乡。

(7)云南:云南既是省名,也是府、县名。作为省名,即今云南省;作为府名,即今昆明市;作为县名,即今云南祥云。这里说的云南,不详具体所指何处。

(8)邵子: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谥康节。北宋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著名理学家,好《周易》。曾师从李之才,学有大成,著有《皇极经世书》《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皇极数:邵雍撰《皇极经世书》,叙述尧至后周治乱兴亡的历史,并用《周易》卦象来解释王朝盛衰的命运,认为数皆前定,故称“皇极数”,其中也涉及推算个人的祸福吉凶。正传:嫡传。

(9)数该传汝:依据定数应该传授给你。数,命运,定数。

【翻译】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他胡须修长而相貌伟岸,神采飘逸就像神仙一般,我对他非常尊敬并向他行礼。老人问我说:“您注定是官场中的人啊,明年就可以去参加岁试进入府、县学校当秀才了,为何还不读书呢?”我就把母亲让我放弃科举去学医的缘故告诉他,并且询问老人的姓氏与籍贯。老人告诉我说:“我姓孔,是云南人。我得到了邵雍先生《皇极经世书》的嫡传,命中注定应该把这门学问传授给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