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原文】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1),抵掷则瓦砾(2),追琢则圭璋(3)。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4),皆须诱掖而成就之(5)。或为之奖借(6),或为之维持(7),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8),务使成立而后已(9)。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10),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11),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12),不甚修形迹(13),多易指摘(14)。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15),其功德最宏(16)。

【注释】

(1)玉之在石:美玉藏在石头里。

(2)抵(zhǐ)掷则瓦砾(lì):被人们踢来扔去,与破瓦碎石无异。抵,通“扺”。扔,掷。砾,小石头,碎石块。

(3)追琢:雕琢,琢磨。追,通“雕”。雕琢玉石。圭璋(guī zhāng):两种贵重的玉制礼器。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璋,一种玉制礼器,形状像半个圭。

(4)资可进:资质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5)诱掖(yè):诱导扶助。掖,用手扶着别人胳膊。引申为帮助、扶持。

(6)奖借:奖励,赞美。借,推重,赞美。《正字通·人部》:“借,推奖也。”

(7)维持:维护,保护。

(8)白其诬:为他辩解所受的诬陷。白,解说,辩解。分其谤:为他分担批评。关于分谤的例子:“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驾,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献子请以徇,其仆曰:‘子不将救之乎?’献子曰:‘敢不分谤乎!’”(《国语·晋语五》)晋国大夫韩献子要处死一个没有死罪的人,郤献子听说后急忙乘车前去营救,到了以后,发现人已经被处死了,郤献子就要求把此人的尸体拿去示众。郤献子的仆人就问他:“您急忙赶来,不是要营救这个人的吗?”郤献子回答:“我岂敢不与韩献子一起分担大家的批评啊?”这就是“分谤”。

(9)务:务必。成立:成功,成就。

(10)大抵:大致。恶(wù)其非类:讨厌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

(11)在俗:生活在世俗社会中。

(12)铮铮(zhēng):坚贞、刚强的样子。

(13)不甚修形迹:不太修边幅,不太注意一些表面细节。

(14)指摘:指责,批评。

(15)匡直:匡正,纠正。辅翼:帮助。

(16)宏:大。

【翻译】

什么叫帮助成就别人的好事呢?当美玉藏在石头里的时候,这块石头被人们踢来扔去,就像破瓦碎石一样;如果加以雕琢,就会变为贵重的玉器圭璋。因此当我们看到有人做了一件善事,或者此人的志向有可取之处,资质具有发展潜力,那么就需要诱导帮助而使他有所成就。或者对他进行奖励、赞美,或者对他进行保护,或者为他辩解所受的诬陷,为他分担所受的批评,务必使他有所成就才罢手。

大致上人们都讨厌与自己不同的人,乡里人善良的少,而不善良的多。善良的人生活在世俗社会里,也很难立足。再加上那些豪杰本来就刚正不阿,不太注意一些表面细节,因此容易受到世人的指责。因此做善事常常容易失败,而善良的人也常常会受到批评。只有那些仁人、长者,才能够纠正人们的言行并帮助他们成功,这种功德是最大的功德。

【评注】

东汉晚期的大名士郭太(一作郭泰)就是一位善于成人之美的人。据《后汉书·郭太列传》记载,有一次郭太出门,看到几位种地的农夫跑到树下避雨,这些农夫大多是随意地蹲坐在地上,而只有四十多岁的茅容面容恭敬地端坐在那里。郭太看到后觉得茅容不同于常人,就与他聊天,随后提出要在他家住一晚的要求。到了第二天早上,茅容杀鸡做饭,郭太还以为这是为自己准备的。到了吃饭时,才知道鸡肉是为茅容的母亲准备的,而茅容本人则与郭太一起吃蔬菜。郭太看到这一情景,更为感动,于是就起身礼拜说:“您真是一位贤人啊!”郭太就劝告茅容读书学习。在郭太的支持、帮助下,茅容也成了德才兼备的一代名士。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