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嘉兴包凭(1),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2),生七子,凭最少(3),赘平湖袁氏(4),与吾父往来甚厚(5)。博学高才,累举不第(6),留心二氏之学(7)。一日东游泖湖(8),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9),即解橐中得十金(10),授主僧(11),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12),不能竣事(13)。复取松布四匹(14),检箧中衣七件与之(15),内纻褶(16),系新置,其仆请已之(17),凭曰:“但得圣像无恙(18),吾虽裸裎何伤(19)?”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20):“汝子当享世禄矣(21)。”后子汴(22),孙柽芳(23),皆登第(24),作显官。
【注释】
(1)包凭:人名。生平见本段介绍,其他情况不详。
(2)池阳:地名。在今陕西泾阳和三原的部分地区。一说在今安徽池州,似误。太守:官名。太守是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正式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明代时,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但也习惯称知府、知州为太守。
(3)最少:年龄最小。
(4)赘:入赘,做上门女婿。平湖:地名。在今浙江平湖。
(5)往来甚厚:交往十分亲密。
(6)累举不第: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累,多次。举,科举考试。这里用作动词,参加科举考试。不第,没有考中。
(7)二氏之学:指佛教与道教的学说。
(8)泖(mǎo)湖:湖名。即三泖,在今上海松江区西。
(9)淋漓:被雨水淋湿的样子。露立:站在露天。
(10)橐(tuó):口袋。十金:十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时期,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黄金叫一金,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再到后来,一两银子也叫一金。
(11)主僧:主事的僧人。
(12)功大:修建庙宇的工程太大。功,工程。
(13)竣事:完成这件事情。竣,完成。
(14)松布:指松江(今上海松江区)一带出产的布。
(15)检:检查,寻找。箧(qiè):竹箱子,箱子。
(16)内纻褶(zhù dié):其中有一件用苎麻纤维做成的夹衣。内,其中。纻,苎麻。其纤维可以织布。褶,夹衣。
(17)已之:停止这件事。也就是不要把它送给僧人了,留下自己穿。已,停止。
(18)但:只,只要。圣像:观世音菩萨的像。无恙:安然无恙,不受损坏。
(19)虽裸裎(chéng)何伤:我即使赤身露体又有什么关系呢?虽,即使。裎,裸体。
(20)伽(qié)蓝:在佛教中,伽蓝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寺院。二是指佛教护法神。这里应指后者。
(21)子:指子孙。享世禄: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俸禄。
(22)汴:即包汴。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四川参政。
(23)柽(chēng)芳:即包柽芳(1534—1596),字子柳,号端溪。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刑部主事、贵州提学使、吏部郎中等职。
(24)登第:考中进士。
【翻译】
嘉兴人包凭先生,字信之,他的父亲曾任池阳太守,生了七个儿子,包凭的年龄最小,后来入赘到了平湖袁家,他与我父亲交往非常密切。包凭先生学问渊博,才华很高,然而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成功,于是就开始关注佛教、道教的学说。有一天,他到东边的泖湖游历,偶尔来到一个村庄的寺庙中,看到庙里的观世音像就站在露天里,被雨淋得湿漉漉的,他当即从口袋里拿出十两银子,交给庙里主事的僧人,让他把庙宇修葺一下。主事僧人告诉他说,修葺工程太大而银两太少,无法完成修葺任务。于是包凭又拿出四匹松布,还在箱子里找出七件衣服,一并送给主事僧人。其中有一件用苎麻纤维做成的夹衣,是刚刚做成的新衣,他的仆人就请求不要把这件衣服送给僧人了,包凭先生说:“只要观世音圣像能够安然无恙,我即使赤身露体又有什么关系呢?”主事僧人感动得流着眼泪说:“施舍银两、衣服与布匹,还算不上什么难事;只是这一片诚心,如何能够轻易获得啊!”后来修葺庙宇的工程完毕之后,包凭先生就拉着我父亲一同前去游玩,晚上就住在寺庙里。包凭先生晚上梦见伽蓝前来感谢说:“你的子子孙孙将会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俸禄。”后来包凭先生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考中了进士,当了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