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原文】

冯琢庵太史之父(1),为邑庠生(2),隆冬早起赴学(3),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4),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5),且扶归救苏(6)。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7)。”及生琢庵,遂名琦。

【注释】

(1)冯琢庵太史:即冯琦(1558—1603),字用韫,号琢庵。山东临朐(今山东临朐)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太史,官名。负责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明、清两代,修史则归翰林院负责,所以在翰林院供职的冯琦也被尊称为“太史”。

(2)邑:指本县临朐。庠(xiáng)生:是明、清科举制度时府、州、县学校生员(秀才)的别称。庠,学校。

(3)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4)扪(mén):用手摸。

(5)绵裘:以丝绸为面套的皮衣。裘,皮衣。衣(yì):拿衣服给人穿。

(6)救苏:救醒过来。苏,苏醒过来。

(7)韩琦:指北宋著名政治家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仁宗时,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至仁宗末年拜相。英宗即位,封魏国公。韩琦为相十年,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翻译】

冯琢庵太史的父亲,是本县的一名秀才,在一个严冬的早晨,他很早就起来到学校去,路上遇到一个人,倒卧在雪地里,他用手摸摸此人,已经冻得快死了,于是他就解开自己以丝绸为面套的皮衣,为此人穿上,并把此人搀扶回去救醒。晚上他梦见一位神人告诉他说:“你救了别人一命,而且是出于行善的至诚之心,我就让韩琦托生为你的儿子。”因此等到他生了琢庵后,就为琢庵起名叫冯琦。

【评注】

对于一般贫困的人来说,最大的烦恼大概就是“饥寒”二字。冯琦的父亲因为拯救了一个饥寒交迫的人,感动得神灵送给他一位好儿子。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同样关心百姓饥寒,后来成了霸主。《太平御览》卷三十四引《尸子》佚文:

天雨雪,楚庄王披裘当户,曰:“我犹寒,彼百姓、宾客甚矣!”乃遣使巡国中,求百姓、宾客之无居宿、绝粮者,赈之,国人大悦。

有一天下了大雪,楚庄王穿着皮衣站在门口,说:“我穿着皮衣尚且感到寒冷,那些百姓和来到楚国的外地人会比我更冷!”于是就派使者到全国各地巡视,寻找那些没有房屋、没有粮食的百姓和外地人,对他们予以救助,楚国人为此而非常高兴。楚庄王关心民间饥寒,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戴,从而建立了自己的霸业。这也是因果报应的典型一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