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本为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的训子书,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命由我作、善恶报应之理,使得该书一问世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阯,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原文】

鄞人杨自惩(1),初为县吏(2),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3),偶挞一囚(4),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5),民散久矣(6)。如得其情(7),哀矜勿喜(8)。’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9)。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10)。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11),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12)。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13)。沿路忍饥,菜色可掬(14)。”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15)。后生二子,长曰守陈(16),次曰守阯(17),为南北吏部侍郎(18)。长孙为刑部侍郎(19),次孙为四川廉宪(20),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21),亦其裔也。

【注释】

(1)鄞(yín):地名。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

(2)吏:早期指官阶较低的官员。明清时期,则称各府衙里没有俸禄而供事于官府的人为“吏”。

(3)县宰:县令,县长。严肃:严厉。

(4)挞(tà):用鞭、棍等打人。

(5)上失其道:执政者没有按照正确原则治理国家。上,执政者。道,正确原则。

(6)散:离心离德。

(7)其:代指犯罪者。情:真实案情。

(8)哀矜:怜悯,同情。按,以上四句见《论语·子张》:“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杨自惩引用圣贤曾子的话去劝谏自己的上级,是明智之举。详见“评注”。

(9)霁(jì)颜:不再生气而变得和颜悦色。霁,本指雨过天晴,这里比喻怒气消散。颜,表情。

(10)馈遗(wèi):馈赠。遗,赠送。

(11)待哺(bǔ):等着粮食吃饭。哺,喂食,吃。

(12)自顾:只顾自己。堪悯:值得怜悯。堪,值得。

(13)杭:杭州。今浙江杭州。

(14)菜色可掬:面黄肌瘦。菜色,形容因饥饿而营养不良的脸色。可掬,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某种情状特别明显。

(15)食(sì):拿食物给别人吃。

(16)守陈:即杨守陈(1425—1489),字维新。景泰二年(1451)进士,先后任编修、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等职。

(17)守阯:即杨守阯(1436—1512),字维立,杨守陈的弟弟。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先后任编修、侍讲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等职。

(18)南北:指南京与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则为陪都。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

(19)长孙:即杨茂元(1450—1516),字志仁,号麟洲。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安庆知府、广西右参政、右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等职。刑部侍郎:官名。刑部的副长官。

(20)次孙:即杨茂仁,字志道。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先后任刑部郎中、四川按察使。四川:即今四川。廉宪:官名。即提刑按察使,为一省司法长官。

(21)楚亭德政:即杨德政。字叔向,号楚亭。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先后任编修、福建按察使等职。

【翻译】

鄞县人杨自惩,最初在县衙里当县吏,他心地善良,遵纪守法公平无私。当时的县令十分严厉,有一次偶然鞭打一名囚犯,囚犯已经被打得满身是血,而县令的怒气依然难以消除,杨自惩就跪在县令面前为囚犯求情。县令说:“这个囚犯如此触犯法律、违背天理,不能不让人生气。”杨自惩叩头说:“(曾子说:)‘执政者没有按照正确的原则治理国家,百姓很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查清楚了犯罪者的真实案情,要怜悯他们而不可为此沾沾自喜。’高兴尚且不可以,更何况发怒呢?”县令听后,表情马上缓和下来了。杨自惩家里非常贫困,但别人馈赠的礼物一概不予接受。遇到囚犯缺粮时,他经常想方设法予以救助。有一天,有几名新来的囚犯没有饭吃,杨自惩自己家里也缺粮食,如果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给了囚犯,自己家里人就没有饭吃,如果只管自家而这几名囚犯又确实可怜。杨自惩就与妻子商量此事。妻子问:“这些囚犯是从哪里来的?”杨自惩回答说:“是从杭州来的。他们一路上忍饥挨饿,已经是面黄肌瘦了。”于是他们就拿出自己家里的米,煮了一些稀饭给囚犯吃。后来杨自惩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杨守陈,次子叫杨守阯,分别担任了南京吏部和北京吏部的侍郎。长孙则当了刑部侍郎,次孙当了四川的廉宪,都成为一代名臣。如今自号楚亭的杨德政,也是他的后裔。

【评注】

杨自惩在劝告县令不要再鞭打囚犯时,引用了孔子弟子曾子的话,这一做法是非常明智的。远在先秦时期的庄子,就曾提出借用圣贤语言去劝谏上司这一技巧,《庄子·人间世》说:“成而上比者,与古为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而不病,是之谓与古为徒。”意思是:在批评上司时,不要直接用自己的话去讲,而是针对上司的错误,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去批评,这样,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使被批评的上司相对容易接受一些,因为那是古代圣贤讲的,不是自己讲的。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还被后人尊为“宗圣”,可以厕身于圣贤之列。杨自惩引用曾子的话去劝告县令,既可以使县令无法为自己辩解,同时也能够使县令较为容易地接受这一劝告,因为他接受的是圣贤的教诲,而不是一介下吏的指责。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