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顾发愿改过(1),明须良朋提醒(2),幽须鬼神证明(3)。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4),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5);或觉智慧顿开(6);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7);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8);或梦吐黑物(9);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10);或梦飞步太虚(11);或梦幢幡宝盖(12)。种种胜事(13),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14),画而不进(15)。
【注释】
(1)顾: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不过”“只是”。发愿:发誓,立志。
(2)明:明处。
(3)幽:暗处。证明:批评指正。证,进谏,批评。明,指明真伪对错。
(4)一七、二七:一个七天、两个七天。
(5)或:有时候。理解为“有的人”亦通。心神恬旷:心旷神怡。恬,安逸,舒适。
(6)智慧顿开:突然有了智慧。也即茅塞顿开。顿,突然。
(7)处冗沓(rǒng tà):身处繁杂事务之中。冗,繁忙。沓,纷乱。触念皆通:灵机一动而一通百通。念,念头,灵机。
(8)回嗔(chēn)作喜:转怒为喜。回,转变。嗔,发怒,生气。
(9)黑物:黑色的秽物。暗指各种错误。
(10)提携:牵扶,扶持。一般指长者对后辈的牵扶。后来引申为提拔、帮助。接引:接待,引进。后来佛教称佛祖引导众生进入西方净土为接引。
(11)飞步太虚:翱翔于天空。太虚,天空。
(12)幢幡(chuáng fān):旌旗之类。用于仪仗或军事指挥。这里指佛教、道教所用的旌旗,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宝盖:佛、道或帝王用于仪仗的伞盖。
(13)胜事:盛事,美好的事情。
(14)执此自高:据此而自傲。执此,凭借这些。
(15)画而不进:自己画一个界限而不再前进。《论语·雍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冉求对孔子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主张,是我的力量不足以实行啊。”孔子回答:“力量不足的人,是走到半道走不动了,而你现在是为自己事先画了个界限不再前进了。”
【翻译】
不过要想立志改正错误,在明处还需要良朋好友的督促提醒,在暗处还需要鬼神的批评指导。一心一意忏悔改过,无论白天夜晚一刻也不能懈怠,经过一个七天、两个七天,以至于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定会有效果。有时候会感到心旷神怡;有时候会感到智慧陡增;有时候身处繁杂事务之中,忽然灵机一动而一通百通;有时候遇到仇人会转怒为喜;有时候会梦见口吐黑色秽物;有时候会梦见从前的圣贤,对自己进行牵扶、接待;有时候会梦见在天上翱翔;有时候会梦见各种旌旗、宝盖。这些各种各样的喜庆梦境,都是我们罪过消除的征兆。然而不能据此而自傲,更不能故步自封而不再进步。